镇海楼与广州明城墙,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越秀山上,是明至民国时期的古建筑遗存。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把宋代广州东、西、中三城合为一,并向北扩展,跨越到越秀山,史称旧城,同时建镇海楼。镇海楼,又名望海楼、五层楼,历史上曾五毁五建,是广州现存最早的城防建筑。广州明城墙位于镇海楼北部,是广州市仅存一段较为完整的明城墙。镇海楼坐北朝南, 呈长方形,占地面积约489平方米。侧看似塔正面为楼,高约28米。正立面为敞开式,有八角石柱层层承托。基础出围墙以红石围筑,楼墙下两层用红砂岩条石砌造,上三层为砖砌,楼顶为单檐歇山顶。广州明城墙,高约6~10米,长约1137米,城墙下部为红砂岩砖砌筑、上部为青砖砌筑。镇海楼与广州明城墙在冷兵器时代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为研究明朝时期的军事防御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镇海楼与广州明城墙还是广州建城史的重要见证、文化象征、物理标志;它是一个雅俗共赏的文化集合体:不仅是官方崇尚地方文化、读书人雅集之处,是文人士大夫逢登必写的诗文题材,也是老百姓、市民生活中的好去处。
2013年3月5日,镇海楼与广州明城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想要了解更多“镇海楼与广州明城墙”的信息,请点击:镇海楼与广州明城墙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