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知识

听虚云老和尚的故事

听虚云老和尚的故事

绍云老法师开示各位长老,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善信朋友们:我是于一九五六年八月,从安徽省含山县到江西省永修县云居山真如寺,投靠虚云老和尚求出家的。当年我十九岁,高中毕业后就离开家里到云居山去。

其实,早在十六岁开始,我已瞒着家人给老和尚偷偷写信,他老人家虽然是海内外知名的大德高僧,但每次都亲自给我回信。见到老和尚后,他问我为何出家?我说是为了成佛。他老人家听后很欢喜,随即收我为徒,并亲自为我剃度,取名宣德,号绍云。

当年冬月,即去南华寺受具足戒。

然后返回云居山常住,随众出坡。几个月后,开始侍奉老和尚,白天则在常住上听住持和尚海灯法师讲经。老和尚当年一百一十七岁,身高两米多,双手下垂过膝,双目炯炯有神,晚上在煤油灯下看报纸的小字从不戴眼镜。

牙齿三十六只,整整齐齐,没有缺损,听他说是九十岁后才再生的。他的声音非常洪亮,有时在禅堂里讲开示,声音一大,把禅堂里的报钟震动得嗡嗡作响。老和尚于一九五三年七月到云居山时,山上满目瓦砾,荒草遍地,只有三间破旧大寮和四个僧人。

这是自一九三九年三月十九日真如寺惨遭日本军人炮火,殿堂楼阁毁坏殆尽后,所剩下的一片荒凉景况。

老和尚到云居山后不数月,已来了五十多人,他们见了老和尚后都不肯离去。老和尚于是向政府申请重建云居山,获批准后随即动工。

为了生活上能自给自足,便开始开垦荒地,栽种庄稼。

我五六年去的时候,已经开发了近一百亩水田地,六十多亩旱地;每年可收水稻

六、七万斤,红薯和马铃薯

七、八万斤。

后来,人愈来愈多,当时常住就规定,不允许没有劳动力,不能生产的人挂单。

到了五六年底,已住有一百二十多人,开垦荒地二百多亩,旱地一百多亩;每年可收水稻近十万斤,各种杂粮十多万斤,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了。当时,已是一百一十七岁高龄的老和尚,每天都要到建筑场所和开荒的地方巡看,并亲自指导,还要接待来自各方的人士。晚上六点到禅堂里讲开示,八点以后,开始翻阅来自各地的信件,信件有时一天多达百多封,他老人家都要一一过目。若是重要的函件,他便亲笔回复;若是一般书信,他说明意思,就由我们代覆。平常都要深夜十二点左右才休息,翌日凌晨两点又起床打坐,直至打四板,即大约三点半,才起床洗脸。他不用牙刷牙膏,只用温水漱一口水,然后吐在毛巾上,先洗双眼,再洗整个面部。

他说这样洗,可防止眼疾,且能增加视力。洗过脸后,就到佛前礼拜,之后又回到床上打坐。

那时,我们就开始上早殿了。

早殿后稍为休息一会,闻打梆声大众就往斋堂过早堂了。当时,山上的生活很艰苦,开发的田地不多,收成的谷子也很少。因为红薯粗生,收成较多,每年七月份开始,直到第二年的三月,都是吃红薯的季节。

而红薯的叶子和枝干,就是我们的小菜了,有时连蕃薯根和叶也没有,就只有炒咸盐,加进稀饭里吃。

每天过早堂吃的稀饭,只是一点点的米,混了多多的红薯一起煮的。

中午吃饭呢?

虽然当时师傅们吃饭吃得很多,也只是随便弄一点小菜,有青菜已算是很好的了。

晚上,是没有饭或面的,只有煮一些蕃薯或是马铃薯,放在斋堂里面,要吃药石的就自己去弄一点,但是吃的人很少。

老和尚吃的稀饭和菜,都是由我们从大寮里打的,跟大众师傅们吃的一样。

如果没有客人的话,他从不多加一道菜。

他老人家那种节俭简朴的生活,我们现在想起,还记忆犹新。

云居山地势很高,海拔一千一百多米。

冬天气候很冷,低至零下十七、八度。

收藏在地窖里的红薯,经不起寒冷的空气,皮都发黑了,煮熟后吃起来很苦的。

有一次,我和齐贤师一起在老和尚那里吃稀饭,吃到了那种又苦又涩的红薯皮,便拣出来放在桌边上。

老和尚看到时默不作声,待吃过稀饭后,他老人家却一声不响地把那些红薯皮捡起来都吃掉了。

当时我们俩目睹那情景,心里感到很惭愧、很难过。

从此以后,再也不敢不吃红薯皮了。

事后,我们问他说:「您老人家都这么大年纪了,而那些红薯皮好苦啊!

你怎么还吃得下去呢?

」老和尚叹了一口气,对我们说:「这是粮食啊!

只可以吃,不可以糟塌呀。

」又有一次,江西省宗教事务处处长张建明先生,到山上来探望老和尚。

老和尚自己加了几道菜,请他吃午饭。

张处长始终是个在家人,不懂得惜福。

当他在吃饭时,掉了好几粒米饭在地上,老和尚看见了也不说话。

等吃完饭后,他才自己弯下腰来,一粒粒地把那些米饭从地上捡起来,放进口里吃下去。

使得那位张处长面红耳赤,很不自在。

他一再劝老和尚说:「老和尚,那些米饭已掉在地上弄脏了,不能吃了。

」老和尚说:「不要紧啊!

这些都是粮食,一粒也不能糟塌的。

」处长又说:「你老人家的生活要改善一下啊!

」老和尚答:「就是这样,我已经很好了。

」老和尚的身体很好,早上除了吃两碗稀饭外,有时还会吃一点马铃薯。

中午吃两大碗米饭。

晚上有时吃一小碗面条,或者吃一点稀饭。

听他说:他晚上开始吃药石,是从云门事件发生后才开始的,在此以前,他老人家一直都是过午不食的。

他的牙齿特别好,记得有一次,有个居士送了一些炒熟的蚕豆上山。

老和尚看到我们在吃,他也要吃。

我们说:「这东西很硬的,你老人家牙齿行吗?」他一言不发,拿起蚕豆就吃起来了,吃得比我们还要快,我们甚感意外。他老人家是很节俭惜福的,他睡的草席破了,要我们帮他用布补好。不久后,在同一个地方又破了,实在补无可补。我们就对他说想把草席拿到常住去换一张新的。那时,一张草席只不过是两块人民币左右,不料他老人家听后,便大声地骂:「好大的福气啊!

要享受常住上一张新席子。

」我们都不敢作声了。

无论是冬天或夏天,他老人家都只是穿着一件烂衲袄,即是一件补了又补的长衫(禅和子们叫它做百衲衣)。冬天就在里面加一件棉衣,夏天里面只穿一件单褂子而已。

老和尚时常开示我们:「修慧必须明理,修福莫如惜福。

」意思是修慧参禅一定要明白道理,道理就是路头。

如果想参禅用功,但是路头摸不清楚,对参禅的道理未能领会,那么工夫便很难用得上了。

所以古人说:「修行无别修,贵在识路头;路头识得了,生死一齐休。

」至于惜福,出家人在情理上那里有钱来培福呢。

其实「造福莫如惜福」,那就是要自己珍惜生活上的一切福德因缘。

他经常训诫我们年青的一代说:「你们要惜福啊!

你们现在能遇到佛法,到我这里来修行,可能是过去世栽培了一点福报。

但是你们若不惜福,把福报享尽了,就会变成一个没有福报的人。

犹如你过去做生意赚了钱,存放在银行里。

如果现在不再勤奋工作赚钱,只顾享受,把银行的储蓄全部花光了,那么再下去便要负债了。

」所以老和尚对我们的要求是很严格的。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出家人福报太大了,生活上,衣、食、住、行各方面比过去不知道充裕了多少倍。

因而,我们在这个福报当中,要更加注意惜福。

有福德的人,修行起来也会比较顺利。

如果没有福德,无论修那一种法门,都会有种种的障碍。

老和尚曾经对我们说:他在每年的腊月三十才剃一次头,三十晚上才洗一次脚。

所以在相片上,看到他的头发和胡须都是很长的,就是这个原因。

但自从五二年以后,他每两个月、或许有时一个月便剃一次头,洗一次脚。

他的眉毛很奇特,在眉尾长了几根长毛,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已长了

六、七吋长,垂至下颚。

有时他感到洗脸吃饭碍事,便一手把它拔掉,但不久后,它又长出来了。

当时,我们把他的头发和长眉毛都收藏起来,直至文化大革命才被抄走。

他又说自己终生不洗澡。

那如果是在大热天,出汗了又怎么办呢?

在大热天有时他也会淌汗,但是每次都要我们一再催促,好几天才肯勉强更换一次衣服,奇怪的是他换下来的衣服,一点汗臭味也没有。

尤其是他穿的布袜子,经常半个月或一个月才换一次,也没有一点臭味。

他老人家的行持是与众不同的。虽然,老和尚已有一百一十多岁的高龄,但是他的气力却是无法测量的。

曾跟随老和尚在云门寺同住的师傅说,有一次他们在云门开荒,有一块大石头,好几个人都搬不动;后来老和尚来到,叫他们都走开,独自一人就把那块大石头搬到很远的地方去了。

五七年下半年有一天,我刚好从外面回来,见到老和尚双手提着两大捆木柴向大寮方向走,便问:「老和尚呀,您老人家怎么到这里来搬木柴呢?

」经我一问,他就把木柴放下,回寮房去了。

我便到大寮找那位负责砍木柴的自性师,把刚才的情景告诉他,他很惊讶地说:「我砍了三大捆木柴,自己扛了一捆回大寮去。

还留下两大捆在茅蓬西面的路边上,因为太重了,我连一捆也扛不起来,老和尚怎么有那么大的力气,两大捆一起提起呢!

」后来我帮他把那一捆扛起一秤,一捆就有二百多斤重。

所以老和尚的气力是没法测量的。

修行的人,环境愈是艰苦,道心愈是坚固。

老和尚常说:「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

」当时,云居山的生活非常清苦,工作劳动量很大,很紧张。

除了耕种、盖庙、建房子,以及日常的坐香、上殿外,师傅们每天还要划定很大面积的荒地来开垦,若果白天不能完成,天黑了还得继续干,直至把目标完成为止。

有时有东西要运上山,在有月亮的晚上,坐完养息香及四支香后,还要到山下三十里路去担。

回来休息不到两个小时,又要上早殿了。

早殿、早堂过后,早板香只坐半小时,又要打板出坡了。

所以那时的生活是很紧张、很忙碌的,但是师傅们的道心都非常坚定。

此外,晚上还要每两人一班,每班两个小时来轮流看守着稻田,防止野猪来犯。

因为那时山上的野猪、老虎很多。

当谷子开花后,快成熟时,野猪就联群结队的来了。

只要有一只野猪叫,其它几十只野猪就闻声而至,大肆吞噬稻田里的谷子支杆,如是一大片稻田一下子就没有了。

老和尚年纪虽然那么大了,还是坚持要参加我们晚上看守稻田的轮班工作。

当时海灯法师在山上当住持,他看到老和尚都这样辛苦,于是也来参与大众轮班看野猪的工作了。

老和尚在云居山,不但时常上堂为大众师傅讲开示,更在种种生活细节中以实际行动来以身作则,教育大众。

现在我们回想起来,真是感到惭愧万分。

所以说善知识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我们后人的榜样。

他老人家在云门事件中,骨头被打断了好几处。

在五六至五八年间,经常生病发烧,身上的旧患、骨折的地方疼痛不已时,他便躺在床上呻吟。

可是一听说有人来见他,马上又坐起来,盘起腿子,精神好得很,可以一谈

三、四个小时,一点也看不出他有病。

我们有时催促客人走,想让他休息一下。他反而不高兴,骂我们说:「人家有事才来找我,等人家把

上一篇 肾移植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 从大连到烟台最快要多久啊 船票多少啊 打折吗学生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