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知识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最著名的文物是什么?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最著名的文物是什么?

最近湖南省博物馆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甚至都已经上了微博热搜的前几位了,2017年11月29号开馆虽然只有半天,但是观众的接待量就突破了13000人。五年的维修真的把大家都给憋坏了,抛开“饥饿营销”不说,湖南省博这次重新开放,两个常设展览真的很棒,特别是马王堆汉墓陈列展,将马王堆珍贵文物几乎都展示出来了。

长沙马王堆汉墓可以说是,上个世纪我国发现最重要的汉墓之一,不仅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铜器、漆器、玉器,还有众多的帛书,对我们了解汉代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此外墓葬中出土了一具千年不腐的女尸,也为这个墓葬留下了很多传奇色彩。下面给大家介绍几件马王堆出土的精美文物。

千年不朽女尸——辛追遗体

马王堆众多出文物中,有一件一直吸着大家的目光,这就是辛追的遗体,一具两千多年不朽的遗体。出土时辛追的遗体保存状况非常的好,全身润泽,外形完整,所有关节都能活动,皮下组织富有弹性,血管还能鼓起。为何千年不腐,这引起很多的人好奇,学界也将此类不腐的湿尸称为“马王堆尸”。

确定身份和地位的印章——三枚印章

马王堆在发掘之前和发掘中,墓主人的身份就一直是个不解之谜,考古专家们都期盼着都够出现这样一件可以证明墓主人的身份的文物。在墓葬发掘进入尾声的时候,三枚小小的印章让一筹莫展的考古专家们喜出望外,这三枚印章就是“利仓”玉印、“长沙丞相”铜印和“轪侯之印”铜印,这些都是墓主人生前使用的印章,也揭示了墓主人的身份。

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单衣

一件衣服可以多么轻?湖南省博珍藏的这件素纱襌衣直接打破了我们的想象,49g,什么概念,还不到一两,就是不到一个鸡蛋的重量。这件衣服有多大呢?整件衣服长128厘米,两袖展开190厘米。怎么才能这么轻呢?到底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呢?这是一件用极细的素色残值制成的薄纱裁剪而成的,这么轻倒不是因为织物的网孔大,孔隙多,而是因为纱料的丝特别的细,一根900米的丝线才重1g,这是不是直接刷新了我们的三观了呢?这么薄,这么透的衣服穿哪?学者认为这是穿在锦绣衣服的外面,既可以添加其的华丽,又产生一种朦胧美。

我国首次发现的汉琴——七弦琴

在这次马王堆汉墓陈列展中,还有一把非常精美的汉代七弦琴,这是我国首次考古出土的汉琴,我们都知道我们国家有着悠久的音乐发展史,早在七八千年以前的贾湖地区,就出现了用鹤骨制作的笛子,随着时代的发展乐器越来越丰富。关于琴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这把琴的的音律非常的宽广,琴上面还有用过的磨痕,可见当年墓主人对它的喜爱。

引魂升天的帛画——辛追墓“T形”帛画

这件帛画由三块细绢拼合而成,顶端横裹一根竹竿,中部和下部四角各缀有青黑色的麻穗儿,横铺着像一件衣服。这就是遣册中,称的“非衣”,是用于出殡时引魂升天的物品。人们用一根竹竿将它高高地挑起,举在出葬队伍的最前面,入葬时将它覆盖在内棺上,作为墓主灵魂升天的媒介。帛画自上而下分别描绘了天上,人间和地下三个部分。居于中间最醒目位置的老妇人,就是辛追在人间的形象了,她锦衣华服,手持拐杖缓缓西行,身后跟着三个面容姣好的侍女,面前两个男子跪地迎接,脚下华丽的帷盖下是她的家人,正摆放着各类祭祀供品悲痛地悼念她。

帛书《天文气象杂占》

这是在马王堆出土众多帛书中的一本,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它是用来利用天象占验吉凶的图书,书中以朱墨两色描绘了云、气、恒星、彗星等各种图像约有250余幅,而且每一幅小图都有说明文字,插图与文字的排列也非常有规律。古代人,非常重视天象,以前我们很多人都认为他们关注天象更多的是迷信,是他们的主观思想,但是这批帛书的出现,可以发现早在汉代,我们的先祖对天象就已经有了这么清晰的一个认识了。

最早的化妆盒——彩绘双层九子妆奁

看到这套两千多年以前的化妆盒的时候,深深地感叹,真的是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两千多年前的这套妆盒里面存放了假发、梳、篦、针衣、粉扑以及各类化妆品,有些物品出土的时候,上面的刷毛染成了红色,可能是胭脂。当时的人喜欢梳高高的发髻,所以在里面我们还能看到假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套漆盒就是最好的证明。

超豪华棺椁——多层彩绘漆棺

辛追墓保存的相对比较完好,几层棺椁也都完整的保存了下来。这套棺椁共分四层,第一层是个木椁,第二层是黑地彩绘漆棺,第三层是朱地彩绘漆棺,第四层是锦饰漆棺。第三层棺的朱地彩绘漆棺,颜色非常的鲜艳,画面祥和,是灵魂穿越黑暗空间和地下世界飞升到祥和的人间仙境,上面的图案描绘有青龙白虎朱雀神鹿等等的,墓主人和它们一起登上昆仑山,象征着墓主人灵魂已摆脱了邪恶的侵扰到达了安详的神仙世界。

如果大家还没有过瘾,可以去新开馆的湖南省博看一看,会有很多惊喜等着大家。

(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掘,是我国考古工作的重大发现之一。马王堆汉墓,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东郊,由一号、二号、三号三座汉墓组成。从1972年开始发现,到1974年间,先后几次发掘,发现了一具汉代女尸和大批的珍贵文物。这些东西,为了解和研究西汉时期的历史,研究古代思想史美术史、工艺史、天文学史、地理学史和医学史,提供了极其丰富而又十分珍贵的资料。

这三座墓里,埋葬的是西汉初期的轪侯利仓、利仓的妻子和儿子。据《史记》和《汉书》的记载,利仓被封软侯,是公元前193年的事,传袭四代以后被废。在墓中出土的漆器上,都写有“轪侯家”的字样。缄封竹筒、陶罐等物上面的封泥,也印有“轪侯家丞”等字。二号汉墓还发现了三颗印章。这都确切无疑的证明,墓主人就是文献上所记载的轪侯利仓及其家属。墓主身份及其时代,能够用出土文物结合文献记载,得到确切的证实,这在考古工作中还是很少见的。

一号墓发现的女尸,是利仓的妻子。经过两千多年,这具女尸在出土时,仍然保持着完好的外形。尸身原来包裹着约二十层厚的各式丝绸衣裳,半身浸泡在略呈红色的水里。后来经过医生的检查解剖,发现尸体的皮下结缔组织还有弹性,股部动脉的颜色,几乎与新死去的尸体一样。给她注射防腐剂时,皮、肉、血管等软组织,随着药水的到处而鼓起,然后逐渐通过微小血管扩散。内脏也大部完好,食道和胃里还保存着几颗甜瓜籽。据判断,死亡年龄当在五十岁左右。保存两千多年还这么完好,是极其罕见的。可以说,这具女尸,就是马王堆汉墓里最重要的发现。

一具尸体为什么能够保存两千多年而不腐烂呢?这与墓葬的严密结构是密切相关的。原来,一号墓的内部,是由三层椁和三层棺组成,已经相当严密。椁的四周及上部,又填塞大量木炭,厚一尺多,用以吸水防渗。木炭外面,又包着一层透水性极小的白膏泥,厚二、三尺,形成密封状态。因此,造成了一个恒温、恒湿、缺氧、无菌的环境,这对于保存女尸及其它文物,起了决定性作用。

马王堆三座汉墓,出土有大量重要文物,包括许多珍贵的丝织品、服装、兵器、乐器、漆器、竹木器、陶器、木俑、竹简、帛书、帛画、古地图等,内容丰富,美不胜收,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我国是丝绸的祖国,汉代的织造水平已经很高。当时通过“丝绸之路”,贩运西域,影响很大。但是汉代遗存的丝织品实物极少,无法具体了解当时情况。这次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丝织品,数量很大,品种繁多,纹样丰富,绚丽多彩,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实物。其中有一件罗纱缝制的单衣,质地很象尼龙纱,衣长128厘米,折叠好可以握在手中,重量不到一市两。当时织造水平之高,不是见到实物,简直不敢相信。

墓中出土漆器,不仅数量很大,器畅种类多种多样,而且保存得完整如新,彩色鲜丽,象刚从作坊制造出来的一样。这也是前所未见的重要收获。漆器中大部分是实用的食具、酒具和其他生活用具。这里边有一个圆形奁盒,内分两层,上层放着丝巾、手套、镜套,下层又拼放几件不同形状的小漆盒,里边分别置放假发、梳篦、毛刷、脂粉等物。真是形体华美,构造精巧,既美观而又实用,体现了汉代漆器工艺的高度水平。

尤为珍贵的是,墓中出土有两件彩色帛画。各长五尺多,上宽下下窄,呈“T”字形,四角缀有飘带。图像用单线平涂绘成。色彩用的是米砂、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画的内容,从上到下,描绘了天上、人间和地下的景象。有的出自神话传说,如“羿射九日”、“嫦娥奔月”等。有的属于当时社会生活的写实,如利仓夫人出游宴饮场面等。

三号墓出土的大批帛书,是不可多得的古代文献,尤足珍重。这些帛书,包括二十多种书籍,总字数达十二万多字。其中的《老子》、《易经》、《战国策》等,可以和流传至今的版本互相对照,作为正讹订误的根据,具有很高价值。例如,帛书《老子》与今本《老子》相比,连顺序都不同,而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道德经》改称《德道经》反而更合适些。特别是还有一些是久已失传的佚书,如《纵横家书》《十大经》等。这更是古籍发现的重大收获,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前所未见的宝贵资料。

伴同帛书一起出土的,有用整幅帛所书写的“五星占”和五星行度表,这是关于五大行星运行记载的天文书。可说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原件,它的出现,是天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另外,还有三幅地图,第一幅是长沙封国南部的/县地图,第二幅是长沙封国南部的驻军图,第三幅是一个县城的平面图,都是大比例尺地图。按当时习惯,图向是上下北,跟现在正好相反。经过与现代地形图对照,发现它们在当时并无科学仪器条件下竟能与实际测量的地图出入很小,这是个很高的成就。其实,这些地图本身,作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地图,已经就是无与伦比的收获。

墓中的很多竹笥,主要是装着各类食品,但其中也有一笥专门装着草药,包括木贼、花椒、桂皮等。这给我们提供了研究医药史的实物。更重要的是与帛书一起,发现一幅《引导图》,上面画着摆出各种姿态的人像,好象是张正在作气功的动作分解图。这幅图告诉我们,我国古代很早就懂得健身防病的辩证医疗方法,“预防为主”的传统,确实由来已久。这对研究古代医药和古代医学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出土有一批乐器,很值得我们注意。其中一件木瑟,二十五根弦及弦柱,四个弦纽,保存非常完整。还有一套“十二音律管”,写着“黄钟”、“大吕”等音律的名称,是给乐队定调用的。出土木俑中有一组歌舞俑,手持各种乐器,有唱有奏有跳,可以窥见当时音乐活动的情况。所以,出土乐器将在我国音乐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据空空所知,长沙马王堆总共出土超过三千多件文物,而其中两样文物引起了考古界极大的轰动,究竟是哪两件呢?跟随空空一起了解一下吧。

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最轻薄的衣服—素纱襌衣

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出的这件文物,被视为西汉时期纺织技术巅峰时期的作品,为西汉长沙国丞相夫人辛追(马王堆出土的“美人”)所穿。

在马王堆汉墓不腐的传奇女尸以外,还有一件令人啧啧称奇的文物就是素纱襌衣,仅重49克,薄如蝉翼,轻若云烟,折叠后可以放进一个火柴盒里。

素纱襌衣,国家一级文物(马王堆一号墓出土了两件素纱襌衣,一件曲裾一件直裾,分别重48克和49克)

素纱襌衣出土时共2件,一件48克(0.096斤),一件49克(0.098斤)。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刺绣品制作精美、色彩丰富,纹饰既严谨又活泼,这素纱襌衣制作也代表了汉初刺绣的最高水平。

最早的医学方书—《五十二病方》

除了素纱襌衣,这其中还有一宝,被国家确定为一级文物,就是三号墓中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

《五十二病方》——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是现知我国最古的医学方书,属西汉文物。

这本书出土时本来没有书名,因其目录列有52种病名,且在这些病名之后有“凡五十二”字样,所以整理者据此而给该书命名。

全书约15000余字,涉及病名100多个,治疗方剂280余首,药物240多种。《五十二病方》比中医名著《黄帝内经》还要早500年!可以说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医学著作!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医学遗产!

我是宝玉石文玩达人空空!虽人丑脾气臭,但有鉴假估价和配串问题可私信我, 我会尽力回答哦。

长沙马王堆汉墓在考古界的名气非常大,并且不只是在国内的名气大,纵观海内外,马王堆的名气都是顶尖的。 如果要问马王堆墓里面最出名的文物是什么?毫无疑问就是辛追女尸。这具尸体的出土在国际上都引起了轰动,甚至于美国都曾拿月球上的土来换辛追的一根头发,各个国家也都曾开出过天价,当然这些全部被拒绝了。

那么这具尸体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能够震惊世界呢?这具女尸名为辛追,辛追是考古史上前所未见的不腐湿尸,刚刚出土的时候该尸体的软组织仍然有弹性,关节还能够活动,并且就连其血管都清晰可见,这是非常罕见的,之前考古界也从来没有发现过类似的尸体。

至今为止人们都在猜测她不腐的原因,当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就连考古界关于其不腐的原因都是争执不休,经过对辛追女尸的研究,人们发现辛追生前还有冠心病以及多发性胆石症,血吸虫病,在她的肠道中人们还发现了不少的甜瓜籽。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的时候,还专门表示想索要一份国礼,并且还专门说想要马王堆女尸,当然这个要求被拒绝,后来他又说给他一根头发也行,哪怕是出钱购买也行,这个要求最终也被直接拒绝。

辛追的尸体对于研究尸体保存和古代组织学,古代病理学,古代疾病史以及中国医学的发展史都有重要的意义,这便是长沙马王堆汉墓中最著名的文物,除此之外其实在这座墓里珍贵的文物数不胜数,著名文物远远不止这一个。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马王堆汉墓还出土了最早的竹笛,和瑟,琴,和T型帛画和素纱褝衣。

上一篇 什么是蛛网膜下腔
下一篇 沃尔玛官网查询余额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