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症一般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瘙痒为本病特征性表现,可伴有继发性皮肤损害。具体表现如下:
全身性瘙痒程度不尽相同,常为阵发性且夜间为重;局限性瘙痒症表现为局部阵发性剧痒,好发于外阴、肛周、小腿和头皮。
搔抓可引起继发性皮损。瘙痒剧烈的患者被指甲搔抓后可形成抓痕,搔抓出血后可形成血痂,血痂脱落后形成色素沉着或减退。剧烈的搔抓可使皮肤出现红斑、水疱甚至流水渗液,形成湿疹样变。长期搔抓还可以使局部皮肤增厚,表面粗糙如苔藓,形成苔藓样外观。此外,还可继发各种皮肤感染如毛囊炎、疖、淋巴管炎、淋巴结炎等。
本病病因较为复杂,最常见的病因是皮肤干燥。其他神经精神因素、系统性疾病、皮肤病、生活习惯、居住环境、药物和衣服刺激都能引起瘙痒,具体原因如下:
当皮肤屏障受损、皮肤干燥时,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如粉尘、汗液等)引起瘙痒。
神经病变时可由感觉神经传入通路发生障碍而引起瘙痒感觉,精神因素如情绪紧张、焦虑、恐惧激动和忧郁等也可引发皮肤瘙痒症状。
皮肤处于炎症状态时,患者皮肤更加敏感,易受到刺激引起瘙痒。
如尿毒症透析患者、糖尿病患者、甲状旁腺功能异常患者等可能因毒素堆积、营养不良等,易出现皮肤瘙痒症。
如肝衰竭患者胆汁代谢障碍,妊娠期雌激素增多引起肝内胆汁淤积,胆盐沉积在皮肤上刺激皮肤,引起皮肤痛痒。
如寒冷、潮湿、炎热等可以诱发瘙痒。
如碱性过强的肥皂、清洁护肤化妆品、贴身穿着的衣物等均可引起瘙痒。
皮肤瘙痒症主要包括外用药物治疗和系统药物治疗。外用药物治疗以保湿、滋润、止痒为主,选择刺激性小的外用制剂。可用弱酸性的清洁剂和润滑剂、止痒剂(如炉甘石洗剂、辣椒碱、含薄荷、樟脑的乙醇制剂等)及表面麻醉剂(如利多卡因乳膏等),也可外用免疫抑制剂或短期外用糖皮质激素以缓解症状。
系统药物治疗可用抗组胺药、钙剂、维生素C、镇静安眠药、抗抑郁药等。老年性瘙痒症可用性激素治疗。抗癫痫和抗焦虑药物对部分患者有效。此外,物理治疗光疗对部分瘙痒症有效,皮肤干燥者可配合熏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