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知识

谐音故事是什么呢?

谐音故事是什么呢?

谐音故事有:

1、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里“晴“谐音“情”,借天气现象表达了女子含蓄不露的感情。

2、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丝”代“思”,委婉的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

3、再如温庭筠的《南歌子》:“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乍读之下是不是不明所以,甚至觉得是个病句。其中也没有用到典故,但就是不懂意思。如把“烛”谐“嘱”,“围棋”谐“违期”,这句诗是不是好理解多了。

4、在对联方面,用到谐音的更是数不胜数。“月朗星稀,今夜断然不雨;天寒地冻,明朝必定成霜。”这是苏小妹和秦观在洞房花烛夜的对句,看起来像天气预报,更深层次按谐音理解,“不雨”谐“不语”,“成霜”谐“成双”,是不是更添趣闻,也更应景。

5、还有清初著名的对联“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此联“成仇”谐“承畴”,拿史可法与洪承畴作对比,即歌颂了前者英勇殉国的伟大,又讽刺了后者投靠满清的无耻。

从前有一个地主,很爱吃鸡,佃户租种他家的田,光交租不行,还得先送一只鸡给他。有一个叫张三的佃户,年终去给地主交租,并佃第二年的田。去时,他把一只鸡装在袋子里,交完租,便向地主说起第二年佃田的事,地主见他两手空空,便两眼朝天地说,此田不予张三种。

张三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立刻从袋子里把鸡拿了出来。地主见了鸡,马上改口说,不予张三却予谁。张三说,你的话变得好快呵。地主答道,方才那句话是无稽(鸡)之谈,此刻这句话是见机(鸡)而作。

关于谐音的故事

王羲之任太守时收到一村民状书,说某乡绅用一小块荒地让他葬父,言明只要一壶酒,事后却硬要他一湖酒。

王羲之便到乡绅家探访,乡绅久仰其名,欲求墨宝,于是盛情款待。王羲之书写了乐毅传给他,乡绅喜出望外,问送何礼答谢,王羲之顺口说,只要一活鹅。

乡绅立即提一活鹅送至府衙,王羲之却把脸一沉说,当时说好是一河鹅,怎么只送来一只。

原来当地话活,河同音。

乡绅急忙辩解道,大人,鹅四以只计数,从不以河计数的呀。

王羲之冷笑一声,拿出村民状子说,既然鹅以只计数,难道酒有用湖计数的吗。乡绅自理亏,只得认错。

上一篇 裁纸刀怎么用 如何更换电动裁纸机的刀片
下一篇 什么瓜不能吃?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