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建筑与现代汉风建筑浅析 本文关键词:建筑,汉代,浅析,汉风
汉代建筑与现代汉风建筑浅析 本文简介:汉代建筑与现代汉风建筑浅析汉代历史: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短暂的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分为“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与“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后世史学家亦称两汉。
西汉为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其间曾有王莽篡汉自立的短暂新朝(公元9
汉代建筑与现代汉风建筑浅析 本文内容:
汉代建筑与现代汉风建筑浅析
汉代历史: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短暂的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分为“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与“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后世史学家亦称两汉。
西汉为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其间曾有王莽篡汉自立的短暂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
另外,部分学者亦将蜀汉列入汉朝的延续而将其归入汉朝的一部分,如此汉朝灭亡则是在263年,但大部分说法均将由蜀汉昭烈帝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归入三国史中。
长安都城,其实就是以未央宫为基础所建设出来的,长安都城以皇家的未央宫、长乐宫、桂宫、甘露宫、明光宫这五大宫为城市的核心所建筑,整个城市座北朝南,分内城和外城,内城是达官贵人居住地和皇宫及其中央各官府所在地,东北处是商贸集市,外城主要是民居所在地。
西汉时期,长安的内城面积是35平方公里(见《中国建筑史》P36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如果加上外城的话,那么,就更加大了,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未央宫:
建筑位置:现今的陕西西安西北约3千米处,建于长安城西南角,为长安城地势最高之处的龙首原上。
西汉时位于西汉都城长安城的西南部。因在长乐宫之西,汉时称西宫。
修建时间: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在秦章台基础上修建,同年自栎阳迁都长安。
汉九年(前198年),未央宫基本建成。
建筑:其周回二十八里。前殿五十丈,深十五丈,高三十五丈。宫内有宣室、麒麟、金华、承明、武台、钩弋殿等,另外还有寿成、万岁、广明、椒房、清凉、永延、玉堂、寿安、平就、宣德、东明、岁羽、凤凰、通光、曲台、白虎、漪兰、无缘等殿阁。其殿台基础是用龙首山的土作成,殿基甚至高于长安城。
未央宫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相当于将近7个故宫大小,央宫以香木为栋檬,以杏木作梁柱,门扉上有金色的花纹,门面有玉饰,椽端上以璧为柱,窗为青色,殿阶为红色.殿前左为斜坡,以乘车上,右为台阶,供人拾级.黄金制作的壁带,间以珍奇的玉石,清风袭来,发出玲珑的声响。
长乐宫:
建筑位置:属于西汉皇家宫殿群。与未央宫、建章宫同为汉代三宫。汉高祖之后为太后居所。因其位于未央宫东,又称东宫。意为“长久快乐”,长乐宫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相当于约8个故宫大小。(故宫总面积为0.72平方公里)。
建筑:平面长方形,周长约一万米、城墙厚约二十米,房子为半地穴式,鹅卵石铺地后砂浆抹平地面,墙壁涂有白灰,并饰有夺目的彩绘壁画,通道和台阶铺有精美的印花砖,显示出独特的审美取向。
桂宫:
建筑位置:未央宫以北偏西
修建时间:此宫建于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元帝时居太子,后来居太后。
桂宫为平面矩形,东西宽800米,南北长1800米,北接西市,东邻南北向之横门大街。
宫内有鸿宁殿、明光殿等,亦建阁道通未央宫。
椒房殿:
建筑位置:在西汉都城长安城内
建筑时间: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长乐宫建成
建筑:汉代出现了温室殿,殿内有各种防寒措施和设备,如用花椒和泥涂壁,因而叫“椒房殿”。椒房殿是西汉时期都城长安的皇后所居住的正殿。之所以命名为椒房殿是因为宫殿的墙壁上使用花椒树的花朵所制成的粉末进行粉刷。颜色呈粉色,具有芳香的味道且可以保护木质结构的宫殿,有防蛀虫的效果。
又一说,是因为椒者,多籽。取其“多子”之意,故曰:“椒房殿”。
椒房殿也是古代皇宫的取暖设备之一。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长乐宫建成,刘邦从临时都城栎阳搬到长安入住长乐宫,这时吕雉为皇后住在长乐宫的椒房殿;
汉惠帝(前195年—前188年在位)即位后未央宫基本建成,从此皇后如张嫣、窦漪房、陈阿娇、卫子夫等之后的皇后居住在未央宫的椒房殿。
建章宫:
修建时间: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建造的宫苑
建筑:最大的一处离宫。分为东西两区,东区为宫殿,西区为园林。按布局来看,从正门圆阙、玉堂、建章前殿和天梁宫形成一条中轴线,其他宫室分布在左右,全部围以阁道。
宫城内北部为太液池,筑有三神山,宫城西面为唐中庭、唐中池。中轴线上有多重门、阙,正门曰阊阖,也叫璧门,高二十五丈,是城关式建筑。后为玉堂,建台上。屋顶上有铜凤,高五尺,饰黄金,下有转枢,可随风转动。在璧门北,起圆阙,高二十五丈,其左有别凤阙,其右有井干楼。进圆阙门内二百步,最后到达建在高台上的建章前殿,气魄十分雄伟。宫城中还分布众多不同组合的殿堂建筑。璧门之西有神明,台高五十丈,为祭金人处,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承接雨露。
可见:汉朝的都城规模宏阔,宫殿苑囿巨大和华美。在工程技术方面,东汉建筑平面和外观复杂。
而近代在我国许多地方都建造了以特定历史为背景的古风建筑,试图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对古代建筑的理解。
而综合来看有这样几个特点。
首先是抓住建筑的风格特征来表现的文化特质。而建筑由于所处的空间环境和表现内容的不同,其形式表现也不尽相同。
例如曲阜的孔子研究院:
以浓重的汉风表现了儒家文化,加入古典的建筑语言,以达到无声的传递出古老文化的信息。
其次在建筑形式的处理上,也不再是简单效仿,而力求总体把握,在建筑中融入现代的特征,用现代结构形式表现古代建筑的特征。
管仲纪念馆:
整体设计采用中轴对称与园林分散相结合的方式。
整体建筑采用挺拔、简洁的仿汉代风格造型,使其具有传统美的同时,更赋予了现代建筑文化的气息,还有狮子山汉兵马俑博物馆、长沙大汉汉园、武汉汉街等。
所以,两汉时期可谓中国建筑青年时期,建筑事业活跃,史籍中关于建筑的记载颇丰,直接影响中国两千年来民族建筑的发展,直至今日的汉代风格建筑再原有的基础上更加追求建筑与环境的整体和谐。
从室内到室外,从局部到整体,古典形式与现代构图穿插运用,互相对比。注重建筑的风格与所想表达的文化气质相一致,并与环境相谐调。有浓有淡,张弛有度,才能给人回昧和想象的空间。
参考书目
1.王仲殊:《汉代考古学概说》,中华书局1982
年版。
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武库遗址发掘的初步收获》,《考古》1978
年4
期。
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未央宫第3
号建筑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9
年1
期。
4.刘庆柱:《汉长安城布局结构辨析——与杨宽先生商榷》,《考古》1987
年10
期。
5.杨宽:《西汉长安布局结构的再探讨》,《考古》1989
年4
期。
6.唐金裕:《西安西郊汉代建筑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59
年2
期。
7.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城发掘队:《汉长安城南郊礼制建筑遗址群发掘简报》,《考古》1960
年7
期。
8.黄展岳:《汉长安城南郊礼制建筑的位置及其有关问题》,《考古》1960
年9
期。
9.黄展岳:《关于王莽九庙的问题——汉长安城南郊一组礼制建筑的定名》,《考古》1989
年3
期。
10.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队:《汉魏洛阳城初步勘查》,《考古》1973
年4
期。
1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队:《汉魏洛阳城南郊的灵台遗址》,《考古》1978
年1
期。
12.段鹏琦:《汉魏洛阳城的调查与发掘》,《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第516—521
页,文物出版社1984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