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详解,请你参考:
一、简介:
爆竹起源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没有火药和纸张时,汉族热门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这虽是汉族民俗传说,但却反映了汉族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在现代的传统节日、婚礼喜庆、各类庆典、庙会活动等场合几乎都会燃放爆竹,特别是在春节期间,爆竹的使用量超过全年用量的一半。
二、燃放注意事项:
1、正确选择烟花爆竹的燃放地点,严禁在繁华街道、剧院等公共场所和山林、有电的设施下以及靠近易燃易炸物品的地方进行燃放。燃放烟花爆竹要遵守当地政府有关的安全规定。 2、烟花的燃放不可倒置。吐珠类烟花的燃放最好能用物体或器械固定在地面上进行,若确需手持燃放时,只能用手指掐住筒体尾端,底部不要朝掌心,点火后,将手臂伸直,烟花火口朝上,尾部朝地,对空发射。禁止在楼群和阳台上燃放。
3、喷花类、小礼花类、组合类烟花燃放时,平放地面固牢,燃放中不得出现倒筒现象,点燃引线人即离开。
4、燃放旋转升空及地面旋转烟花,必须注意周围环境,放置平整地面,点燃引线后,离开观赏,燃放手持或线吊类旋转烟花时,手提线头或用小竹杆吊住棉线,点燃后向前伸,身体勿近烟花。燃放钉挂旋转类烟花时,一定要将烟花钉牢在壁或木板上,用手转动烟花,能旋转的好,才能点燃引线离开观赏。
5、手持烟花不应朝地面方向燃放。
6、爆竹应在屋外空处吊挂燃放,点燃后切忌将爆竹放在手中,双响炮应直竖地面,不得横放。
三、必要补充:
我国燃放烟花爆竹的历史已有二千多年。“爆竹声中一岁除”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习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逢喜庆日子,特别是春节期间,人们为了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从初一到十五,更是大量的燃放烟花爆竹。 大气污染
说起烟花爆竹污染,不能不先说一下火药。因为,爆竹的主要成份是黑火药,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的成份主要是硝酸钾、硫磺和木炭,有的还含有氯酸钾。制作电光炮、烟花炮、彩色焰火时,还要加入镁粉、铁粉、铝粉、锑粉及无机盐。加入锶盐火焰呈红色、钡盐火焰呈绿色、钠盐火焰呈黄色。鞭炮为什么会爆炸呢?当烟花爆竹点燃时,木炭粉、硫磺粉、金属粉末等在氧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迅速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气体及金属氧化物的粉尘,瞬时产生的大量气体,伴随着大量光和热,冲破炮纸的包裹,引起鞭炮的爆炸。
先说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大气污染。有人戏称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硝烟为“年味”。刚才介绍了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气体,这些有毒有害气体是无形的“杀手”。当硝烟弥漫时,这些气体对我们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损害作用,对眼睛也有刺激作用。有的则会对一些疾病的发生或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噪声污染
再说噪声污染。除夕之夜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爆炸声连绵不断,如雷贯耳,吵的人年三十之夜往往难以入眠,多年来,这在我国似乎已成为惯例。据环保部门对武汉、上海、北京等10大城市春节期间的鞭炮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发现燃放鞭炮地区的噪声高达135分
贝,远远超过人的听觉范围和耐受限度。据北京市环保监测部门监测数据可知,在1994年北京市采取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措施前,除夕夜噪声瞬时最大值可达102.5至125分贝,严重超过夜间45分贝的国家噪声标准。禁放后对城近郊8个区县除夕夜噪声监测结果可知,噪声污染有明显下降。据了解,在夜间人们所能接受的噪音不得超过45分贝,也就相当于蛙鸣声。而高强度的噪音对患有脑血管、心脏病等疾病的病人来说的危害十分严重。而噪音每增加一分贝,高血压发病率相应增加。春节期间,高强度、高密度、常时间的噪音对健康的不利影响就可想而知。据报道,我国几乎每年都有因放鞭炮,造成听力受到严重损伤、爆炸性耳聋、听觉迟钝的事例。 燃放烟花爆竹还产生固体废弃物污染。据向阜阳市环境卫生部门了解,春节放鞭炮后,垃圾量会成倍增加,加重了节日期间环卫工人的负担。满地纸屑、烟尘,严重影响了环境卫生。
燃放烟花爆竹还会水污染。“炮灰”垃圾要“灭火”、如果是在下雨或下雪时燃放烟花爆竹,污染物会排放到周围水体之中,污染周围河流。
放鞭炮是我国的民间习俗,过年过节,人们会燃放鞭炮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作为环保工作者,我们呼吁大家要过一个平安、祥和、绿色的节日。这里只想告诉您,烟花炮竹给我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把大量有毒有害的物质留给了我们,它不仅存在安全隐患,同样也存有污染隐患和健康隐患。
鞭炮…
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