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动机理论中,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考点,考法较为灵活,但万变不离其宗,接下来我们就从概念、内容、教学启示这几个方面对这个考点进行全面把握。
一、成败归因理论的概念
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价。即在某次任务结束之后,人们归纳产生这些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二、成败归因理论的内容
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制性归因。他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在这六个因素中,最重要是前四个因素,结合下图更加直观清晰。
(注:在六个因素中,只有努力是可控的,其余都是不可控,所以单独标注。)
能力:能力是我们自身内部的因素,同时一般能力可以理解为智力,所以在某一次任务中,我们的智力是稳定的因素。
努力:努力同样是我们自身内部的因素,但努力是不稳定的,我们会出现松懈的情况,所以努力是内部、不稳定的因素。
工作难度:工作是外部给予的工作,针对某次任务来说,它的难度是稳定的,所以工作难度是外部、稳定的因素。
运气:运气是外部、不稳定的因素。
三、教学启示
在教学中,学生一般把自身的成败的原因归位努力或者能力。那我们分别来看不同的归因会有怎样的结果。
1.能力归因
①学生认为我的成功是因为我的能力强,智商高,天资聪颖,那么他就会骄傲于自己的成功,对于学习可能会松懈或者轻视。可见,将成功归因为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②学生认为我的失败是因为我的能力本身就欠缺,我本身就愚钝,那么他的自信心会大大受挫,甚至会产生“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可见,将失败归因为能力对学生有极大的消极影响。
2.努力归因
①学生认为我的成功源于我付出了足够的努力,那么他就会感到愉悦、自信,获得成就感,下一次会更加努力再次取得好成绩。
②学生认为我的失败是因为我的努力程度不够,他会感到羞愧和自责。那么他接下来会更加努力,发奋图强。
更多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考点,可查看中公教师网-教育心理学频道。
中公教育解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公教师考试
回复“教育理论”即可查看教师考编两学各章节练习题
回复“我要过面试”获取试讲教案(含音频)+答辩+结构化解题思路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网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