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应根据体温升高的程度来选择相应的退烧方法。
如果体温没有超过38.5℃,可以进行物理降温,比如说用酒精擦拭腋窝、颈部、上肢,或者使用退热贴。
体温若超过38.5℃,可用口服药物进行降温,比如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者是布洛芬。
临床上发热多见于感染性疾病,比如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等致病原的感染。
临床上通过抽血化验(血常规、C反应蛋白、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病毒检测)和细菌培养来确定病原体,然后针对不同的病原体进行病因治疗,基本可以控制发热。如细菌感染可使用敏感性的抗生素,一些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肺脓肿及脓胸等,需要联合应用抗生素。
结核(如肺结核、肠结核等)患者往往表现为午后低热,伴潮热、盗汗,需要抗结核治疗2周左右后体温才可以恢复正常。对于恶性肿瘤、风湿免疫病及传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也需要进行病因治疗。
对于发热的患者来说,不建议立即去退热。
盲目使用退热药,一方面可能会掩盖病情,另一方面药物有可能队肝肾造成损伤,建议在未查明原因之前先用物理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