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自行研制的探空火箭

中国自行研制的探空火箭

1957年9月,以聂荣臻为团长,陈赓、宋任穷为副团长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同以别尔乌辛为团长的前苏联政府代表团,在莫斯科就导弹新技术的援助问题进行了谈判。

10月15日,中苏双方就谈判结果签订了《新技术协定》,简称“10月15日协定”。

在这个协定中,苏方承诺在1957底至1961年底,向中方提供包括P-2导弹在内的几种导弹样品及相关的技术资料,并派遣导弹技术专家帮助中方进行仿制。同时,还增加我国火箭专业留苏学生的名额。

消息传来,国防部五院的全体科研人员都兴奋不已。谢光选把手头上正在进行的P-1的设计工作也停了下来,开始全力以地赴投入仿制工作中。

1958年11月,为了把北京的技术力量和上海的工业基础有机地结合起来,经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商定,中国科学院第一设计院负责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总体设计的技术人员从北京迁往上海。

同时双方还决定,由上海市从有关院校和工厂抽调部分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工人,组成了我国第一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从事火箭技术研制和专门承担探空火箭设计的单位,即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共上海市委双重领导。

就这样,我国早期的探空火箭研究,便正式起步了。

1960年初,仿制导弹总装攻关进入决战的关键时刻,苏方单方面撕毁协定,撤走全部专家,中断了对我方的援助。

1960年8月12日,在国防部五院工作的最后3名前苏联专家奉命回国。

苏方的这一举动,激起了五院全体科研人员的愤慨。包括谢光选在内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决心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把我国的导弹制造成功并发射上天。

国防部五院的全体科技人员立即行动起来,在以钱学森为首的老专家的指导下,开展技术讲座,学习空气动力学、发动机、弹体结构、自动控制、电子线路、计算机等专业知识。

随后,国防部五院先后组建了导弹总体、空气动力、发动机、弹体结构、推进剂、控制系统、控制元件和无线电、计算机等多个部门,决定同时从多方面入手进行研究。

至此,我国独立自主研究的探空火箭正式起步了。

上一篇 3个sb是不是TFBOYS呢?
下一篇 qq离线文件没有接收,怎么找到?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