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知识

大克鼎简介

问题补充说明:大克鼎简介... 大克鼎简介 展开

大克鼎简介

大克鼎,又名克鼎或膳夫克鼎,中国西周晚期著名青铜鼎,大克鼎为西周孝王时期器物。1890年陕西省首旦扶风县出土,同时出土的还有鼎、钟等器。大克鼎铭文洋洋洒洒,无论在布局书写上、还是铸造效果上都十分精美,字体大小统一不失灵动,圆润古拙不失劲健,呈出一种舒展,端雅的风尚。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大克鼎与大盂鼎(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和毛公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并称为“海内青铜器三宝”。

西周大克鼎,又称克鼎、膳夫克鼎,西周中期青铜器,于清朝光绪十益杨亮探唱办队乙级六年(1890年)出土于陕由收则汉委掉西扶风县法门镇任村,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西周大克鼎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腹径74.苏9厘米,腹深43厘米,重201.5公斤。鼎立耳,口沿下饰变形兽面纹,中又饰小兽面纹,并有觚棱凸棱,整个造型庄严厚重。腹内铸铭文290字,铭文行间皆有线相隔,笔势圆润。铭文内容则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仔手和官制者戚扰的重要资料。

周大克鼎是西周时代极为重要的青铜器,也是历见著录,众所周知的重器,2002年1月18日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拓展资料】

西周大克鼎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腹径74.9厘米,来自腹深43厘米,重201.5公斤。鼎口有大型双立耳,口沿微敛,方唇宽沿,腹略鼓而垂,称敛口侈腹。鼎足着地点比上端略宽大,重心略向外偏。

西周大克鼎颈部饰有三组对称的变形饕餮纹,相接处有突出的棱脊敌包更问干虽然硫背,凡六出;腹部饰一条两方连续的大窃曲纹(即波曲纹),环绕全器一周。鼎足上部另饰有突出的饕餮形象三组。鼎耳饰有相对硫溶你总绝害主的龙纹。腹内壁铸有铭文2段,共28行290字,前段14行有阳线格栏,后段格栏制范时除去。

上一篇 务虚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 《沉香如屑》大结局是什么?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