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说明:姓氏大全里为什么没有我们(策)这个姓呢?
策[策来自、策、筞、䇿,读音作cè(ㄘㄜˋ)]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职业,出自周王朝时期职业策工,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
《周礼·仪礼注360问答》记载:“策,简也。”在史籍《蔡邕·独断》中也记述:“策者,简也刚走响验点步儿书。其制长二尺,短者半之,其次一长一短,两编下附单执一札,谓之为简。连编诸简,乃名为策。凡书,字有多有少,一行可尽者书之于简,数听空析装太便阻美教行可尽者书之于方,方所不容者乃书于策。”
古代无纸笔时,以竹简刀刻书写。竹简,用竹子娘养爱吗价到罪苏井一苦剖为竹片而成,长度为1~2尺,宽度为0.5~1寸,刮去竹皮铁合述居宣改触任面,打磨光洁。单支竹片称作“简”,用皮绳将若干竹片串接成一排者就称作“策”,每策一般为30~50支竹简,官文为40支竹简。为便于收武决演杨今封藏,将每一策卷起来捆扎好称为“䇿”、“策札”着清煤套面装,后通作“束”。在策上刻写了文字以后,就称作“策映”或“简记”,后通称作“握常命书”。
在先秦时期的诸侯王室官书中,只允许用六种字体刻写策书,即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史称“六书”。到了东汉前期,朝廷允许用八种字体刻写策书,即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引署书、殳书、隶书,史称“八书”。
直到东汉和帝刘肇元兴元年(公元105年),中常侍蔡伦(公元?~121年待考)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真正发明创视脱罪势玉便角另穿气造了造纸术以后,以竹简为核心的“策书”方迅速退出历史女内哪舞台,而崭新的人类系文明也以此而肇始。
春秋战国时期,专职制作竹简、竹策的工匠松龙福的神毛衡普样酒,就称作“策工”。策工之职世代相传,其中有后裔子孙以先祖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策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多钟清跟真县染之一。
注:
策的古体字“䇿”、书的古体字“映”显示不出来者,请安装方正超大汉字集库。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官员策令师,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相如雨造况比跑书当策令,即检阅,周王朝时期亦称简令,简稽。
在典籍《周礼·春官》中记载有:“大田之礼,简众也。”在《周礼·夏官》中也记载有:“大司马简稽乡民。”
策令,就是代君主出行各属地称木推英备被方国予以巡视监察,相当于后世的巡按史、监察御史、巡查钦差、督察专员等,并将巡视监察稽考的结果如实地书写在策书上回报君王,因此称策令、或简令、简稽。
策令之职不是常设官职,由君主不定期地指定某位正直忠诚的大夫或嫡亲承担,但由于是代天子而为,所以权力颇重。有曾为策令之臣的后裔子孙,以先祖荣耀之职为姓氏,称策令氏、简令氏、简稽氏等,后多省文简化为单姓策氏、简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出自,属于以为氏。
史记·袁盎传】盎虽家居,景帝时时使人问筹策。
第四百请很月富啊州个渊源:源于,出自,属于以为氏。
秦汉之际陈留京阳人有环首井干静河策士郦食其。
第五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吐伏卢即优豆卢,属于以官职称号为氏。
据姚薇元所著《北朝胡姓考》记载,南北朝时期的鲜卑族有吐伏卢部,即豆卢氏族部落,后多改为汉姓卢氏。
在唐朝晚期文宗李昂执政时(公元827~840年在位),有唐王朝的中央劲旅神策军都虞候(神策军统领、正三品中尉)豆卢著,与权臣宦官勾结在一起,引发了唐王朝历史上著名的“甘露之变”,最终导致了唐王朝的衰亡。
唐武宗即位后,权臣鱼弘志乘机诛戮引发“甘露之变”的一干人等,豆卢著的族人四散逃亡,其族人弟子中有以先祖官职称号“神策虞候”为姓氏者,分别称为神氏、策氏、虞氏、侯氏。
二.郡望:
喀喇沁:喀喇沁旗(县)建制始于后金皇太极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原称喀喇沁右翼旗。喀喇沁旗历史悠久,境内有距今八千~七千五百年新石器早期的兴隆洼文化,距今六千五百#六千三百年新石器中期的赵宝沟文化,距今六千~五千年新石器中晚期的红山文化等遗址,距今四千二百年的新石器晚期、北方青铜器早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的发现和文物出土,考古发掘出的石器、骨器、陶器、青铜器等生产生活器物证明,早在七八千年前境内的原始先民已经过着以原始农耕为主,兼营渔猎和畜牧业定居生活。进入夏王朝以来,喀喇沁旗大地先后为山戎、东胡、匈奴、乌桓、鲜、奚、契丹、汉、女真、蒙古诸民族领地。各民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与中原有着密切联系,活动在旗境内的先民们弯弓跃马,指点江山,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据《诗经》《商公布玄鸟》及荀子《成相篇》载:商的先祖契及其子孙,在紫蒙之野和磔石地方生息三百余年,紫蒙之野即今老哈河中游两岸。战国后期东胡族对燕国北境构成军事威胁,燕将秦开南沙败东胡,构筑长城,沿线设置五郡,今喀喇沁旗境属右北平郡辖。魏、晋两朝以后,鲜宇文部东造成建牙帐于紫蒙川。唐贞观年间,设饶东乐都督府、公漠都督府,喀喇沁旗境分属两府。公元916年,契丹族人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建立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国。耶律·阿保机吸收汉文化,拓展缰土,创契丹大小字,兴办农牧业,成为雄居北方的强大政权。旗内耶律·琮墓葬记载耶琮为耶律家庭中一位战功卓著的将军,在辽史中占有重要位置。旗内发现的辽代文物证明辽朝暑期农物业生产兴旺,人民生活安定,出现了“农耕于野,工居于肆,商贾于市”的繁荣景象。金国灭辽国后,战争频仍,经济衰退,旗内石泉沟古战场讲述着金戈铁马、血染青山的历史。元朝建立后,喀喇沁旗境属上都路辖区。成吉思汗的勋臣者勒蔑(济拉玛)为后来迁居喀喇沁地区的兀良哈部的先祖。深山古刹龙泉寺记述在元世祖至元年间,一位姓张名智然的和尚千里迢迢从字西咸宁来到此地传播佛教,兴建寺庙。龙泉寺成为周边地区佛事活动的中心。清朝对大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三年一会盟,各杞萨克旗独立执政,由清廷直接统辖。清廷对蒙旗王公贵族封官晋爵,喀喇沁右翼旗第一代杞萨克固鲁思奇布为贝勒,第三任杞萨克班达尔沙晋郡王,第八任杞萨克喇特纳锡第被清廷赐封亲王衔,地位显赫。十家公主陵虽然陵寝无存,但石牌坊仍告诉人们,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一位清廷的金枝玉叶、康熙帝的第五女下嫁喀喇沁右翼旗,公主下嫁虽为清廷和亲政策但也为塞外蒙旗带来了手工业、建筑业、园艺种植等技术。为稳定边缰,清朝顺治、康熙、乾隆等皇帝先后九次巡视喀喇沁地区。辛亥革命成功后,喀喇沁右旗杞萨克贡桑诺尔布组建蒙古王公联合会并发表声明“诸王公赞成共和,同建民国”。民国年间喀喇沁地区属热河省管辖,东北沦陷时期为伪热河省辖区,抗日战争结束后,喀喇沁右旗建西县联合政府建立,1949年改为喀喇沁旗并一直沿用至今。
三.历史名人:
策敏:(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著名明朝大臣。
策简:(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著名明朝大臣。
策敏金:(生卒年待考),蒙古族,女;蒙古喀喇沁人。著名蒙古国史学家、德语翻译家。
策敏金,是著名蒙古学者斯·策仁巴拉德布的女儿,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多次获过学术奖。
策福瑞:(公元1936~2002年),蒙古族,蒙名策·乌力吉;内蒙古巴林右旗人。著名现代诗人。
策福瑞为著名蒙古族诗人,生前为内蒙古日报社主任编辑,其作品多次获自治区“索龙嗄”奖,遗著有《策·乌力吉诗歌选》。
1964年8月,策福瑞从内蒙师院附设函授大学蒙语专业毕业,能较熟练笔译斯拉夫蒙文。
1952~1963年,策福瑞一直从事教育工作。1964年以后一直在内蒙古日报社蒙科教文艺部工作,曾任文艺编辑、组长、副主任编辑、主任编辑,直至去世。
1957年开始文学创作,用蒙文发表七千余行抒情、叙事、儿童诗以及短篇小说、散文,其中《祖国的心脏》、《赏百花感》、《刻在心上的蓝图》、《哦,时间》等几十首诗选入《蒙古族现代诗歌选》和其他诗集。
策福瑞翻译有《小朝克》、《长白山的故事》和电视剧《红牡丹》及古今中外名人诗词五十多首。合译布赫诗集《诗海纪行》、长篇小说《塞原苍鹰》、《班主任一百例》;合审《霜重色愈浓》、《可爱的故事》;合编诗歌、散文集《党的恩情》、《草原曙光》、《智慧之窗》。
策福瑞的长诗《猎民与仙女》等四十余首诗由翻译家汉泽。后作有三千行叙事诗《巴日达慕哈拉山》、二千余行叙事诗《苦恋之歌》。
策福瑞曾获自治区文学奖和“索龙嘎”文学奖、少儿歌词奖及中国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荣誉奖。传略辑入《中国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少数民族作家辞典》、《中国少数民族专家学者词典》、《世界文化名人辞海·华人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