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作发展快
小班幼儿处于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而动作发展又是其重要标志。他们身体和手的动作已经比较自如,可以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由于动作发展的需要,小班孩子特别好动。由于骨骼肌肉的发展和大脑调节控制能力的不断增强,在小班这一年中孩来自子动作的颈部非常快。
2、认识靠行动
幼儿动作的发展不仅开波异尼内对他们的身体发育,而且对渐去国得谁他们的思维发展都有重要的价值。刚刚走过婴儿期的3岁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到滑药减北责措益评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360问答阶段,他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行动。
同时,3岁生难马一步满执幼儿的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与中班、大班相比还较差,他们也常常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需求。
3、情绪作用大
情绪对3岁幼儿的支配作用很大。他们容易激动,而且激动起来就难以控制。他们对成人表现出强烈的依恋,初次离安形财谁开父母,会表现的极为不安。小班幼儿不仅依恋成人,而且伙伴之间的交往对他们的情绪也有很大影响。他们的认识主要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绪支配,他们的侵边初还样曲规础多许多活动也都是“情绪化”的。
愿担通没皮这节策负攻相4、爱模仿
爱模仿,三粒念岁幼儿突出的年龄特征。他们喜欢模仿老师、家长和伙伴。小班幼儿正三在东计强抗损模仿中学习、成长的。模仿可以成为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可以成为他们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幼儿的模仿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临摹,他们在模仿中同样一有创造,有自己个性与情感的表达。
5、常把假想当真实
幼儿常把自己假想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使他们想象夸张性的表现。成人不理解幼儿的这一特点,往往误认为他们在“说谎”。幼儿喜欢游戏,就是因为他们沉迷于想象的情景,把自己真的当成了游戏中的角色。这一特点在3、4岁的幼儿身上卫鲁判强呢运石限十分突出。
6、常把动物或通诗粉风物体也当作人
幼儿常常把动物也当脸成人,甚至觉得没有生命的物体也会说、会动、会想,是他们的同类。他们常和“娃娃”说话,跟小椅各武权子“再见”,这是幼儿思维“拟人性”特点体现乡激希。正因如此,3、演刑实轻振需4岁的幼儿喜爱童话故事,自己也常生活在童话世界之中。
扩展资料幼儿,指1岁的孩子度过了婴儿期,进入了幼儿期。幼儿无论在体格和神经发育上还是在心理和智能发育上,都出现了新的发展。动作发育周岁的孩子已经能够行走了,这一变化使孩子的眼界豁然开阔。
周岁的孩子开始厌烦母亲喂饭了,虽然自己能拿着食物吃得很好,但还用不好勺子。他对别人的帮助很不满意,有时还大哭大闹以示反抗。他要试着自己穿衣服,拿起袜子知道往脚上穿,拿起手表往自己手上戴,给他个香蕉他也要拿着自己剥皮。这些都说明孩子的独立意识在增强。
2~3岁幼儿心理发育的一般特点
2~3岁的孩子天真、幼稚、纯洁、活泼,身心在迅速发展,在各方面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实在是最惹人喜爱的了。2岁的孩子开始用语言与人交往,他那带着奶气的语言虽然极为简单,却标志着极为重要的掌握人类交际工具的新里程。到了2岁,他能自如地运用言语表示请求、愿望、意见等。
2~3岁的孩子最容易接受成人的教育,告诉他什么事情该怎样做,他便会顺从地接受并记住。他可以遵守简单的规则和要求。例如,他会根据成人的要求不坐地、不玩土等。到了4岁,他能“习惯于许多生活规则、集体规则,并且能说出简单的道理。例如,进睡眠室说话就会吵别的小朋友睡觉。”
2~3岁的孩子有独立的要求,喜欢自己脱穿衣服、叠被子,尽管他还不会或不太会,但这种意愿很强烈。到了4岁,已完全能独立地穿、脱衣服,叠小被子,还可以自己洗手绢、洗袜子等。他不但这样做,而且以“自己长大了”、“自己的事自己做”引为骄傲。
2~3岁的孩子乐于助人、喜欢劳动。妈妈刚扫地,他就去拿簸箕;爷爷拿起报纸,他会送来眼镜……到了4岁,他能有意识地帮助成人和同伴。例如,同伴哭了他会帮助他擦眼泪;妈妈摆餐桌时他懂得帮助摆筷子等。而且他懂得帮助人是好事。
2~3岁的孩子有很好的记忆力,他能很快地背会一首儿歌、古诗;跟随成人到过某个亲友家,再路过时他能说出这是谁家。到了4岁,他不仅能记住这些,而且能有意识地记住许多事情,他的理解记忆在迅速提高。
3~4岁幼儿感觉、想象和思维的特点
感觉:此时儿童的各种感觉,都在迅速地完善着。3岁儿童已经能够分辨红、黄、蓝、绿等颜色;较准确地辨别各种声音;能通过手接触更多的物体,从而知道物体的凉热、软硬等特征。
3岁儿童仅能辨别上下方位,4岁儿童开始能辨别出前后方位。3岁儿童不能逐步分辨物体的大小和远近。这时,他已能区分白天和黑夜。
幼儿
思维的发展:此阶段孩子的思维表现出具体形象性以及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等特点。此时,他们还不会想好了再做,而是先做后想。如儿童由于看见成人给小孩洗澡,他也给自己的布娃娃洗澡。
3~4岁儿童只能进行初步的概括,他们对事物还不会做复杂的分析综合,概括的特征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例如,“杯子”这是喝水的。“衣服”这是穿的。
想象的发展:
3~4岁儿童以无意想象为主,但有意性想象也逐渐增长起来。例如,当他抱布娃娃时才想到自己是“妈妈”,于是就以“妈妈”的身份喂起“孩子”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