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麦胚芽油等。特点是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高,亚油酸特别丰富,难以凝固,耐热性较差。
其中压榨型葵花籽油是个不错的品种,它所含的抗氧化成分比其他几种油多,耐热性不逊于大豆油,而且味道很好。
用法:适合做炖煮菜,用来炒菜的话尽量控制油温,别太热。
第二类:花生油、米糠油、芝麻油、菜籽油等。
这类油各类脂肪酸比较平衡,其中油酸最丰富,低温下会浑浊,耐热性较好。
用法:花生油和米糠油可用来炒菜,油炸太可惜;菜籽油要选低芥酸的改良品种菜籽油,它适合炒菜,但不适于爆炒或油炸;芝麻油的香气不能经受高温加热,只能用于凉拌、蘸料,或做汤时添加。
第三类:棕榈油、猪油、牛油、黄油等。
特点是饱和脂肪酸多、稍凉一点就会凝固,耐热性最好。
棕榈油是仅次于大豆油的世界第二大食用油,也是市场上价格最便宜的烹调油。
由于饱和程度高,它的耐热性相当好,是其他植物油不能取代的优点。用法:可用于油炸。
第四类:橄榄油和茶籽油。特点是单不饱和脂肪酸特别多、油酸特别丰富、冰箱里不凝固、耐热性较好。橄榄油含有80%以上的不饱和脂肪酸,对控制血脂有益。
相比于橄榄油,国产茶籽油更廉价,但其营养价值、食疗功能并不逊色于橄榄油。
用法:橄榄油的耐热性好于大豆油,所以它并不像某些人形容的那样完全不能加热,凉拌、炒菜、炖菜都可以,菜籽油用法相同。
第五类:核桃油、杏仁油、榛子油、亚麻子油、紫苏籽油等。
这类属于较少见的坚果油和保健油,它们通常不经过精炼,而是直接压榨制取,保持了原料的香气和营养价值。
用法:最好选冷榨法的产品,食用时不要高温加热。
胡麻油最好凉拌
胡麻油又称亚麻籽油,是从胡科植物胡麻种子榨取的油。
胡麻生性喜寒,适合生长在陕甘宁等地区。
胡麻油是一种古老的植物油,其中的“胡”字指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及地区。
优点:胡麻油中的必需脂肪酸亚麻酸含量达50%以上,远远高于深海鱼油的5%和核桃、松子的6%~12%,堪称“陆地鱼油”。
亚麻酸是一种欧米伽3脂肪酸,在人体内可转化为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它们能到达大脑细胞膜和视网膜、视杆细胞膜中,使生物电脉冲在大脑中的定向传递加快,有利于思维,并使记忆容量更大。
所以,亚麻酸具有增强智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保护视力的功能。
亚麻酸还能调整血脂异常,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并抑制癌细胞的产生和转移。
缺点:胡麻油易氧化聚合,最不耐热。
吃油建议:儿童、孕产妇、老人等可以适当选择胡麻油,对智力发育、延缓记忆力下降有好处。
胡麻油不饱和程度太高,开封后要尽快吃完,最好用于凉拌。
大豆油适合炖煮
大豆油是由黄豆压榨加工而来的,主要生产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各区域。
优点:大豆油中以亚油酸占绝对优势,含有少量α-亚麻酸,饱和脂肪酸非常少。
亚油酸对减少心脏病风险作用有限,但α-亚麻酸较为有益。
临床营养实验证实,引发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危险因素,除了高量胆固醇外,其他两种因素就是高血压及血管栓塞,亚麻酸恰好可减少这两种因素。
大豆油维生素E较为丰富,淡黄色来自于少量的胡萝卜素。
缺点:由于亚油酸和亚麻酸都不耐热,亚麻酸尤其怕热,煎炸或反复受热之后容易氧化聚合,对健康十分有害。
吃油建议:大豆油最好用于低温烹调,比如做面点、煲汤、炖煮及调馅等,不宜长时间高温烹炸食物。
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麦胚芽油等脂肪酸构成与大豆油类似。
如果平时豆制品吃得很多,豆油的物质从豆制品里已经摄取了,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很充分,就没有必要天天用大豆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做菜了,可以用橄榄油、茶籽油、花生油、米糠油等含更多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来烹调。
橄榄油
研究发现,橄榄油有助于预防高血压,降低外围血管疾病,改 善大脑功能,有助于女性延年益寿。
但橄榄油“高温敏感性”强,一旦油锅起烟,就会产生烟雾及有害自由基,增加癌症、中风和白内障等疾病危险。
因此,最健康的吃法是,用橄榄油凉拌、烘培、嫩煎食物,避免油炸等高温烹饪。
菜籽油
经典菜籽油味道适中,富含有益心脏健康的欧米伽3脂肪酸。
菜籽油吃法最普通,可以采用红烧、油炸、烘烤、煸炒等多种烹饪方法。
花生油
含有饱和脂肪酸18%,适用的烹调方式也比较宽泛,比如烘烤、久煮、煸炒。尽量还是避免高温油煎和油炸。
小麦胚芽油
小麦胚芽油味道鲜美,富含维生素E。
更重要的是,小麦胚芽油富有多不饱和的欧米伽6脂肪酸,该不饱和脂肪酸能促进皮肤及毛发生长,有益骨骼健康。此种油最好不加热,可以用来做酱、酱汁和蘸料。同样不适合加热的还有亚麻籽油。
另外,美国营养专家推荐了食用油使用的3个窍门:
1.食用油都有“高温敏感性”。烹调时尽量不要等到油锅冒烟。
2.最好选择欧米伽3脂肪酸含量较高的食用油。该脂肪酸属于多不饱和脂肪,有益降低心脏病、中风和炎症危险。
3.经常更换不同的食用油。不同的食用油含有不同的天然健康脂肪,都对人体有益。经常换不同的食用油有助于更全面摄入营养。
误区1:
很多人为了预防三高问题以及预防肥胖,经常在炒菜的时候都千篇一律的使用植物油,坚决的杜绝动物油的掺入。
如果长期不吃动物油,就会造成体内维生素及必需脂肪酸的缺乏,影响人体的健康。
并不是说一味的只吃植物油,不吃动物油,就能有利于身体的健康了,其实在一定的剂量下,动物油(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是有益的。
误区2:
为了方便以及健康,很多家庭通常都长时间只吃一种品种的油,认为这样可以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但专家建议,最好是炒什么菜就搭配什么油,特别是不能长期的使用一种油。
最好还是几种油交替搭配食用,或一段时间用一种油,下一段时间换另一种油,因为很少有一种油可以解决所有油脂需要的问题。
误区3:
在炒菜的时候有的人喜欢高温爆炒,每次炒菜的时候都习惯性的等到锅里的油冒烟了才放菜,专家提醒,这样的做法是极为不科学的。
如果温度过高,会使食用油里面所含有的一些营养物质遭到破坏,并且还会产生一些过氧化物和致癌物质。
建议:在炒菜的时候最好是先把锅给烧热了再放油,这样就既可以达到热油的效果,同时还能达到爆炒的效果,一举两得。
误区4:
在用油的量上也要做到严格的控制,像一些血脂、体重正常的人总用油量应控制在每天不超过25克,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基本上各占一半。
而老年人、血脂异常的人群、肥胖的人群、肥胖相关疾病的人群或者有肥胖家史的人群,他们每天每人的用油量要更低,甚至要降到20克。